“叭小夏”带队开启运河畔行走的思政课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5-07-22 00:55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 郑实)近日,大运河森林公园月岛观景台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25名来自通州区各小学的学生,手持画笔、笔记本,开启了“叭小夏带你去研学”暑期活动的第一站。这场融合知识与实践的思政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运河畔的实景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看,运河从那拐了一个弯!”来自运河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贾梓菡兴奋地指着远处的河道。在观景台三层,她和同学们用画笔勾勒运河全景,将地理知识与美术创作巧妙结合。“老师告诉我们,运河的走向和数学中的‘方向与位置’有关,原来课本上的知识真的能用眼睛看到!”民族小学的朱浠妍笑着说。一旁的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王忻告诉记者:“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比如为什么月岛是圆形的、运河的水从哪里来,这种好奇心正是研学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带研究院负责人、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基地校思政副校长王铭作为特邀学术指导专家站在观景台上,为孩子们讲述月岛的成因与运河的变迁。“你知道吗?古代的漕粮就是从这里运往北京的。”王铭的讲解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原来运河有这么多秘密!”来自东方小学的董盈初认真记着笔记,“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他们一定喜欢。”
  在探访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过程中,孩子们用绘画和文字记录生态变迁,从湿地蛙声、映月荷塘中感受运河的生命力。“荷花是运河的老朋友了,它们见证了运河的历史。”带队的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张嘉麟引导孩子们思考运河与民生的关联。来自贡院小学的林文心说:“我画了运河上的桥,老师说桥不仅连接两岸,还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叭小夏”是北京市通州区教委“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暑期研学活动的文化IP,此次研学活动是通州区“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覆盖全市18个运河沿线站点,全程免费。家长们可以在“北京通州区教委”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报名。未来一个月,孩子们还将走进博物馆、古码头、历史遗迹,解锁文物密码,触摸历史脉搏。“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行前研究、行中研学、行后研括’的闭环学习,真正理解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活动负责人刘雪表示。
  一天的丰富活动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他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收获,心里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这个暑假,运河的故事还将继续,而“运河少年”们的成长之旅,才刚刚开始。

打开APP阅读全文